脉络宁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脑梗死疗效显着

时间
2004-12-15

近年来,脉络宁注射液在脑血管病的治疗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据悉,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的张采真医师应用脉络宁注射液配合中药内服治疗脑梗死患者,发现其疗效优于单纯口服中药治疗者。《江苏中医药》2004年第25卷第9期中对此作了报道。

将120例该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1例和对照组A40例、对照组B39例。治疗组采用脉络宁注射液静脉点滴,每次20ml,加入生理盐水250ml,每天1次,15天为1疗程。另服补阳还五汤加味,其方由黄芪、川芎、当归、地龙、赤芍、红花、桃仁、丹参、水蛭所组成。兼痰浊者加半夏、陈皮;兼阳亢者加龙骨、牡蛎、龟版;腹胀者加大黄。每天1剂,水煎分早、中、晚服,15天为1疗程。对照组A给予低分子右旋糖酐500ml,加入维脑路通注射液1.0g,每天1次,10天为1疗程;对照组B给予补阳还五汤加味(处方同治疗组),每天1剂,水煎分早、中、晚服,15天为1疗程。均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疗效。两疗程间间歇5天。3组病人均未用溶栓、降纤药物,有伴发病的病人同时治疗伴发病,如降压、控制血糖等。2个疗程治疗后,治疗组41例中,基本痊愈12例(29.2%),显效13例(31.7%),进步11例(26.9%),无效5例(12.2%),总有效36例(87.7%)。对照组A40例中,基本痊愈4例(10.0%),显效7例(17.5%),进步16例(40.0%),无效13例(32.5%),总有效27例(67.5%)。对照组B39例中,基本痊愈4例(10.3%),显效9例(23.1%),进步13例(33.3%),无效13例(33.4%),总有效26例(66.6%)。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清代王清任将脑卒中的发病原因归于气虚血瘀。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脑梗死的原因之一是血液成分的改变和血液流变学异常,导致高粘血症并形成血栓。脑组织因供血不足而发病。脉络宁注射液是由石斛、玄参、牛膝、银花等多种中药用现代科学方法提取精炼而成的复方制剂,具有扩张血管、改善微循环、增加心脑血管流量、抗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功能,并能抑制C-tos蛋白表达,具有预防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补阳还五汤具有益气活血功能。研究表明,黄芪对缺氧的神经细胞有一定的保护功能,能提高机体免疫力,并能改善血小板表面电荷分布,抑制血小板聚集;川芎、当归、赤芍、桃仁、红花、丹参能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和纤维蛋白的生成,提高纤溶酶活性,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地龙具有溶栓作用,其体内纤溶酶能抑制血小板聚集而抗凝,降低血粘度,从而阻止血栓形成;水蛭含有纤溶酶,具有抗凝等功能。据此,张采真医师认为,上述结果表明,从中医学的理论出发,对于脑梗死患者,配合应用中药补气活血化瘀,使患者阴阳失衡的体质逐渐恢复平衡,在此基础上应用脉络宁注射液可使患者具有更显著的疗效。